为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3周年,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一步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引导党员传承红色基因、牢记初心使命,加强基层党支部间的沟通交流,促进企业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2024年7月5日下午,云南省智能与数字经济协会党支部、中国银行护国门支行党支部、昆明华山眼科医院有限公司党支部联合开展支部主题党日活动。会员单位芳华似锦老年服务(云南)有限公司党支部部分党员参加活动。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支部党员深入了解传承历史悠久的中国银行昆明市护国门支行、昆明市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昆明艾维眼健康科普馆。
中国银行昆明市护国门支行:
为纪念护国运动的功绩,1919年1月,昆明南城墙靠东,修建了一座三孔拱形镂花大铁门,称为“护国门”,并在城门外的护城河上建造了双孔石拱桥“护国桥”。中国银行昆明市护国门支行在护国路上,是中国银行云南省分行的诞生地,现在的护国门支行已有86年的历史。
1938年的夏天,中国银行自购了170多辆卡车支援滇缅抗战,在滇缅公路上成立了临时运输处。冒着敌人的炮火,在崇山峻岭间运送了大量的机械、药品和物资,并投入大量贷款运用于包括滇缅公路在内的西南、西北各处交通建设,极大的支持抗战。
中国银行总管理处于1938年以342号函通知中国银行上海分行驻香港管理处在昆明设立昆明支行,略名滇支行。滇中行于1938年11月1日筹建就绪开业,就此滇中行在抗日烽火中诞生。由于业务发展需要,滇中行于1939年1月1日从象眼街10号搬到护国路341-345号新址营业办公。1948年11月1日,滇中行改扩建,新办公楼建成。
抗战爆发后,滇中行自1938年建行之日起,为抗战需要设置了众多办事处、办事分处、储蓄点,最多时达31个:从1939年至1941年12月,滇中行先后在滇越铁路沿线、滇缅公路沿线、滇东北地区、昆明郊区以及军事和经济中心设置了办事处、办事分处、简易储蓄处或寄庄。整个抗战期间,中国银行的机构、业务、资金仍进一步发展。为支援抗战,在协助政府安定金融,调整经济;调运钞券,供应军需;筹集资金,支援后方经济建设;平衡汇市,与外资银行进行货币斗争;组织侨汇,扶持出口,为国家集中巨额外汇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中国银行秉承国策,扶持经济,振兴后方,不畏艰险,负重前行,体现了中行人不屈抗战的真实写照,成为支持抗战胜利的中坚力量。几经风霜的护国门支行依然保持着抗战年代法租界的建筑风格,外形古典的拱形门,高挑大气的内厅,处处散发着历史文化底蕴,在这里护国门支行传承了数代历史风云人物的金融家气质,也造就了众多财富积累的社会高阶层人士。在经历了网点无数次变革之后成为目前业务品种齐全、服务优质的全功能型网点。
昆明市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昆明艾维眼健康科普馆:
在全国“爱眼日”当天,昆明艾维眼科医院投资建立的非营利性社会公益服务项目——昆明艾维眼健康科普馆正式开馆,它标志着昆明市眼健康科普工作又增加了一个强有力的载体。
昆明艾维眼健康科普馆面向广大市民开放,位于昆明艾维眼科医院四楼,占地面积400多平方米,设有形象接待区、科普教育区、互动体验区、视觉艺术区、爱眼讲演区、网红打卡区6大功能区域,科普馆采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和智能VR系统,通过直观、形象的沉浸式科普方式,引导儿童、青少年及家长去发现眼睛的无穷奥秘;为青少年及家长讲解爱眼护眼、防控近视等科普知识,充分调动参与积极性,真正的让爱眼护眼知识“入心入脑”,从而帮助孩子们养成科学用眼的好习惯,达到良好的近视防控宣教效果。
通过主题党日的开展,支部全体党员进一步增强了党员意识、坚定了树立党员形象、做合格党员的决心,将更好地履职尽责;进一步加强了支部之间的联系与沟通,提升了党员的党性修养和综合素质;进一步引导党员干部在日常工作生活中自觉遵守党的纪律,规范自己的行为、增强纪律意识、提升党性修养、规范党员行为、强化责任担当、培养良好的生活、工作作风,为企业发展贡献力量。